职权名称 | 对管道企业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不力的处罚 |
编码 | 120000FGWCF02004 |
类型 | 行政处罚 |
法定依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号)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依照本法规定主管本行政区域的管道保护工作,协调处理本行政区域管道保护的重大问题,指导、监督有关单位履行管道保护义务,依法查处危害管道安全的违法行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管道保护的相关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统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 第五十条第四款和第七款“管道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四)未依照本法规定将管道竣工测量图报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备案的; (七)未对停止运行、封存、报废的管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的。” 2.《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意见》(津政发〔2016〕6号)“二、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机构及相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市发展改革委。3.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石油天然气管道(不含城镇燃气管道)保护工作,依法查处危害管道安全的违法行为。负责石油天然气管理保护安全生产统计分析,依法组织或参加有关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职责分工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实施机构 | 市发展改革委 |
管理权限 | 市、区两级权限。市级权限:处罚内容涉及到跨区的;区级权限:处罚内容仅涉及本辖区的。 |
运行流程 | " 一般程序:调查—审查—决定—送达—执行 简易程序:调查—决定" |
责任事项 | 一般程序: 1.发现或接到举报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行为,以及有关部门移送的案件,予以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2.对立案的案件,组织调查取证(必要时,依法进行检查); 3.调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执法时应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4.对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5.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告知当事人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等权利。符合听证规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6.制作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按法律规定的方式送达当事人; 7.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法采取措施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监督实施情况。 简易程序: 1.依法确认违法事实; 2.调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执法时应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制作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 3.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违法行为、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 4.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
监督方式 | 市发改委监督电话:23142003,23142268 来信来访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大沽北路157号 |
流程图 | 暂无流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