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权名称 | 退出现役伤残军人、伤残人民警察、国家机关公务员残疾等级的评定和伤残证件的发放、换领、补发初审上报 |
编码 | 120116TYJRJQT01001 |
类型 | 其他类别 |
法定依据 | 1.《军人抚恤优待条例》(200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令第413号公布,根据2011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修改<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决定》修订) 第二十四条第三款:退出现役的军人和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需要认定残疾性质和评定残疾等级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和评定。 2.《伤残抚恤管理办法》(2007年民政部令第34号公布,根据2013年7月《民政部关于修改<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二十四条:人民警察符合评残条件,并经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通过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并通过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发给本人所在单位,由所在单位转交本人。 3.《民政部关于修改〈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的决定》(2013年民政部令第50号)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对象为下列中国公民: (一)在服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退出现役的军人,在服役期间因病评定了残疾等级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 (二)因战因公负伤时为行政编制的人民警察; (三)因战因公负伤时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四)因参战、参加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执行军事勤务致残的预备役人员、民兵、民工以及其他人员; (五)为维护社会治安同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斗争致残的人员; (六)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致残的人员;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民政部门负责伤残抚恤的其他人员。前款所列第(四)、第(五)、第(六)项人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应当认定视同工伤的,不再办理因战、因公伤残抚恤。 第十二条:伤残证件的发放种类: (一)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的,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 (二)人民警察因战因公致残的,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 (三)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战因公致残的,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公务员证》; (四)其他人员因战因公致残的,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战因公伤残人员证》。 第十四条:伤残证件有效期满或者损毁、遗失的,当事人应当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换发证件或者补发证件。伤残证件遗失的须本人登报声明作废。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填写《伤残人员换证补证报批表》,连同照片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将新办理的伤残证件逐级通过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申请人。各级民政部门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本级民政部门需要办理的事项。 第十九条:残疾军人退役或者向政府移交,必须自军队办理了退役手续或者移交手续后60日内,向户籍迁入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转入抚恤关系。民政部门必须进行审查、登记、备案。审查的材料有:《户口簿》、《残疾军人证》、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或者武警后勤部卫生部、武警边防部队后勤部、武警部队消防局、武警部队警卫局)监制的《军人残疾等级评定表》或者《换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申报审批表》、退役证件或者移交政府安置的相关证明。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对残疾军人残疾情况及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复查鉴定残疾情况。认为符合条件的,将《残疾军人证》及有关材料逐级报送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查无误的,在《残疾军人证》变更栏内填写新的户籍地、重新编号,并加盖印章,将《残疾军人证》逐级通过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还申请人。各级民政部门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本级民政部门需要办理的事项,如复查鉴定残疾情况的可以延长到30个工作日。 第二十一条:伤残人员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迁移的有关手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规定。 |
实施机构 | 滨海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优抚室) |
管理权限 | 区级权限 |
管理权限说明 | 区级权限 |
运行流程 | 申请—受理—报送 |
责任事项 | 1、接受咨询,公示办理机构、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等信息。 2、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告知理由); 3、审核申请人申报的材料;按时报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审批。 4、做好材料归档工作。 |
监督方式 | 监督电话:022-66887252 电子邮箱:bhxqcbz@163.com 来信来访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营口道734号政通大厦 |
流程图 | 查看流程图 |